我家的门口处种着一颗石榴树,石榴又高又大,有风拂来时它发出沙沙声响好听极了,只可惜石榴树只会开花,不会结果。 小时候的我常坐在门口的石梯上,望着石榴树发呆,想着树上什么时候会冒出一个两个的红石榴,石榴见了
朦胧的雨纱轻轻地落在小山村上,沐浴着这份清凉,我从外地乘车回来,从山下走向站在山腰的老家。 行李箱的滚轮声惊动了深处的精灵,几声犬吠传来。走进好久不见的家,向躺在床上睡午觉的爷爷打个招呼。爷爷起身给我收拾
说起祖国的名山大川,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总是颇为自豪巍峨的五岳,诗情画意的庐山,九曲溪声叮咚的武夷山,哪一个不四海扬名,在诗人兴致勃发的吟哦中载入万古诗篇。 可是,在我的心中留下的高山剪影却没有它们的风采。
三江口,自然是宁波这个温和而玲珑的沿海城市中最美丽的地段。 三江有六岸,想像中的六条河畔自当有六种风格迥异的姿态:或经典怀旧、或轻松惬意、或深情款款、或书香扑鼻、或热闹活跃、或清新亮丽。 其一,沿岸可设宁
虽然才高一,但已分明感到肩上的压力,一次次的大考小考,课程的逐渐加深,都使我们喘不过气来,然而我们并没有退缩,因为有梦。 从清晨到深夜,我们都在自己的田地上辛勤地耕作,挥洒着汗水。累,我们深深明白,它是什
祭菜园,祭她流光溢彩的春天,祭她恬淡疏朴的性格,祭她汩汩涌流了千年的精神清泉。 是的,就如我眼前的这幅残颓清冷的涂鸦般的画,两节枯指般的葡萄枝扭曲地向上张牙舞爪,仿佛想抓住天上的云朵,在那里重焕生机;杂草
莲叶初生南浦。两岸绿杨飞絮。向晚鲤鱼风,断送彩帆何处。凝伫。凝伫。楼外一江烟雨。《忆仙姿贺铸》莲的家住在村西一个偏僻的池塘里。每年夏日,这里如同是一副美丽的图画。碧绿的荷叶掩映着或白或粉的莲花,微风轻轻
早就听说颐和园风景优美,想去游玩。昨日,我终于如愿以偿,前去参观美丽的颐和园。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,最初是乾隆皇帝为了孝敬自己的母亲而特意建的。不料被八国联军闯入,抢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,又放火烧了七天七夜。
清华,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:清华。一个在千万个莘莘学子眼中最神圣的地方。各族的人民都向往那里,那里是哪儿?那就是北京清华大学。为何是让中华人民自豪呢?因为清华大学在中国,谁也不能将它搬
四季是五彩缤纷的:春风吹绿了杨柳,夏日映红了荷花,秋霜染黄了树叶,冬雪润白了梅花。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拥有着各自不同的颜色,而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阶段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颜色 年少时犹如那拥有绿色的杨柳,在春风温和
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,古往今来,这句古诗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对草原的魂牵梦绕。今年暑假,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,领略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神秘与壮美。 广阔无垠这是我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一印象,无论从哪个
在春风中,墙脚下的牵牛花,挺立着,她用自己的肩膀枝蔓,启迪了我题记 走在回家的路上,迎着夕阳的微笑,无意中,我又看到了那朵挺立在自己肩膀上的牵牛花,脑海中又泛出了点点回忆 记得那是一年前的一天,天空阴沉沉
落叶飘过的天空,对于欣赏美景的人来说是充满闲情逸致的;对失落的人来说,那是安慰他们抚慰他们心灵的环境。 秋天,秋高气爽的季节。凉爽的秋风阵阵的吹,携带着阵阵的微凉,透入人的心中。满山遍野的欢喜声,只有置身
有人感慨,人生好似传记,里面记载着或平凡或伟大或充实或空虚的一生;也有人喟叹人生如戏,这出戏或许寻寻常常亦或是轰轰烈烈。但我要说,人生更像一次旅行。人在旅途,我们面临着太多的选择。 人在旅途,有的人选择了
三河碧绿,白果泉晶。女娲补天遗翠玉,河水辉映;渔歌互答酬盛世,网满龙鳞。沃野桑竹欲滴翠,秋山粟柿正耀金。在这个处处洋溢生机的时节里,麻城精神如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,闪烁在雄奇伟岸的大别山上! 大别迎春风而浩
今夜风轻露白,月明星稀。在这美妙的月色中,自然万物都静静地接受心灵的洗礼,一切在月色弥漫中沉思、梦想,显得那么端庄,那么迷人,连微风也荡漾着甜美的色彩。我陶醉了,内心的浮华随之徐徐褪尽,只剩洗尽铅华的美
朝霞将绚丽布满半边湛蓝的天空,微风吹动向往自然的心扉。在通向山野深处的一弯田间小径上,早已留下两行挂着清露的脚印 春意从柳枝上早早地探出头来,露出一抹新绿,将数树新开翠影齐,倚风情态被春迷的姿态生动刻画。
冬天款款而来,细碎而繁多的雪花于天空之中徐徐而下。素雪如此的白,或许这素和白不应同出,但我觉得说说也无妨。 早晨第一次出去。清冷静谧。使人一哆嗦。脚下踩着一层像冰却不如冰那般硬的东西,有点像霜。踩着咔咔作
我们都曾做过飞翔的梦:在葱绿的童话森林里,舞动着蝉翼般的翅膀,像小鸟一样轻盈地在阳光下飞翔,稚嫩的心似天海一羽,在碧蓝的天空越飞越高。 我们渐渐长大,我们虔诚地相信,成熟意味着不再做梦,我们都太渴望成熟了
从昨天晚上开始就一直下着雨,淅淅沥沥,点点击落。本该是很有情怀的,可不觉间有几分凄迷,更有几分感伤。 我爱雨,但不像苏东坡爱得痴迷,苏东坡将书斋名曰:喜雨斋,不像现代名士周作人爱得有几分无奈,他把书斋取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