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崇祯十三年(1640年)农历四月,蒲松龄生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年)清顺治元年蒲松龄 5岁。李自成军陷北京,崇祯帝自缢。清兵入关;李自成军败走。清定都北京。顺治十四年(1657年)蒲松龄 18岁。与刘氏成婚。顺治十五年(1658年)蒲松龄 19岁。初应童子试,以县、府、道三第一进学,受到当时做山东学道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,“名藉藉诸生间”(乾隆《淄川县志》卷六《人物志》)。顺治十六年(1659年)蒲松龄 20岁。与张笃庆、李希梅结郢中三友。顺治十七年(1660年)蒲松龄 21岁。应乡试未中。康熙元年(1662年)蒲松龄 23岁。长子蒲箬生出生。康熙二年(1663年)蒲松龄 24岁。应乡试未中。康熙四年(1665年)蒲松龄 26岁。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。康熙九年(1670年)蒲松龄 30岁。八月,应江苏宝应知县、同邑友人孙蕙之聘,南游做幕。康熙十年(1671年)蒲松龄 31岁。春、夏在宝应、高邮。秋辞幕返里。三子蒲笏生。康熙十一年(1672年)蒲松龄 32岁。四月,随本邑缙绅高珩、唐梦赉游崂山。秋应乡试未中。康熙十二年(1673年)蒲松龄 33岁。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。康熙十四年(1675年)蒲松龄 35岁。应乡试未中。四子蒲筠生。康熙十八年(1679年)蒲松龄 40岁。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。三月,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,定名《聊斋志异》。高珩为之作序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蒲松龄 44岁。作《婚嫁全书》。长孙蒲立德生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蒲松龄 45岁。作《省身语录》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蒲松龄 48岁。春,结识大诗人王士祯。夏,王士祯来信索阅《聊斋志异》。秋,蒲松龄应乡试,因“越幅”被黜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蒲松龄 51岁。秋应乡试,再次犯规被黜。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蒲松龄54岁。春,山东按察使于成龙慕名邀请,到济南作客数日。馆东毕际有病逝,蒲松龄作《哭毕刺史》八首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蒲松龄58岁。选《庄列选略》。朱缃寄诗、札,续借《聊斋志异》未读到的稿本。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蒲松龄63岁。暮春赴济南,滞留数月,应乡试未中。王观正病卒。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蒲松龄67岁。作《药祟书》。朱缃抄录《聊斋志异》全书毕,题诗三首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蒲松龄70岁。岁暮,撤帐归家,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。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蒲松龄71岁。十月,与张笃庆、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。康熙五十年(1711年)蒲松龄72岁。五月,王士祯病逝,蒲松龄有《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,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》四首挽之。十月,赴青州考贡,为岁贡生,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。作俚曲《墙头记》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蒲松龄74岁。八月,刘氏病卒。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蒲松龄76岁。正月,病逝。
推荐古诗:
春雪、
难念的经、
从军行、
塞下曲、
相思、
长寿乐(微寒应候)、
浣溪沙(万顷风涛不记苏)、
酹江月(乾坤能大、算蛟龙)、
入京诗(手帕蘑姑与线香)、
嘲顽石幻相(女娲炼石已荒唐)
推荐诗句:
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、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、
万事到头都是梦,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、
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、
寸寸微云,丝丝残照,有无明灭难消、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、
李白如今已仙去,月在青天几圆缺、
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、
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、
芙蓉如面柳如眉,对此如何不泪垂
热文成语
-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- 分我杯羹 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- 匪夷匪惠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-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-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- 诽誉在俗 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-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-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
-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。
- 飞黄腾达 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- 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,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。
- 肥马轻裘 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
-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- 不擒二毛 擒:捉拿,捕获。二毛:指头发斑白,引申为上年纪的人。不捕获年长的人。
- 非分之想 非分:不属自己分内的。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