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介绍

位置:找找成语大全 > 诗词大全> 何景明介绍

何景明介绍

查看何景明全诗

  何景明(公元1483—1521年),字仲默,号白坡,又号大复山人,信阳浉河区人。自幼聪慧,八岁能文,弘治十五年(公元1502年)十九岁中进士,授中书舍人,并任内阁。正德初,宦官刘瑾擅权,何景明谢病归。刘瑾诛,官复原职。官至陕西提学副使。是明代“文坛四杰”中的重要人物,也是明代著名的“前七子”之一,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。其诗取法汉唐,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。性耿直,淡名利,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,敢于直谏,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,著有辞赋32篇,诗1560首,文章137篇,另有《大复集》38卷。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。

  何景明性耿介,鄙荣利,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。在《玄明宫行》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刘瑾的用权;在《盘江行》等诗中揭露了官军屠掠人民的罪行;在《兴隆祀丁曲》、《罗女曲》、《平坝城南村》、《偏桥行》等诗中。

  何景明知识渊博,天文、地理、律法、历数、阴阳、医卜诸家“备造其妙”,人称其“咳吐珠玑,人伦之隽。”“天才俊逸、意匠圆融、艺苑千秋、斯为独步。”

 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“前七子”之一,在“七子”中,他的地位仅次于李梦阳,“天下语诗文,必并称何、李”(《明史·何景明传》)。他也主张文宗秦、汉,古诗宗汉、魏,近体诗宗盛唐。他在《述归赋》中披露自己的文学思想是“于古人之文,务得其宏伟之观,超旷之趣”;“不坠古人之余烈”。这在打击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,有一定积极作用。正德年间,他这种主张产生颇大影响,“四方学士感愿知先生,车马填门巷”(《何大复先生年谱》)。著有《大复集》38卷。

  1987年7月,中州古籍出版社又出版发行了《何大复集》(点校本)。《明史》有其传记,《皇明名臣言行实录》、《陕西省志》、《河南省志》、《汝宁府志》、《信阳州志》等皆有何景明专章。河南巡抚蔡汝楠曾为他在汝南天中山下立祠并亲撰碑文。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何景明、李白、杜甫、高适和李梦阳而立。何景明著作多收入《四库全书》,而《四库全书》又被翻译许多种外国文字。1983年,信阳师院成立了“何景明研究室”。1984年3月,日本学者慕名前来拜谒何景明墓,并与师范学院进行了学术交流。1986年全国何景明学术研讨会在信阳召开。

推荐古诗: 村舍燕长安古意洛阳女儿行漆园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蝶恋花(永夜恹恹欢意少)和侄女王城(东风未肯入东门)游园不值(应怜屐齿印苍苔)念奴娇(水天空阔)嘲顽石幻相(女娲炼石已荒唐)

推荐诗句: 白发悲花落,青云羡鸟飞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莫唱当年长恨歌,人间亦自有银河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安分知足  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百读不厌  厌:厌烦,厌倦。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。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,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班师回朝  班:调回。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,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秉要执本  秉:执,拿着;要:重要的;本:根本。指抓住要害和根本、
  • 波涛汹涌  汹涌:水势腾涌的样子。形容波浪又大又急。
  • 博学多闻  博学:广博。学识广博,见闻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