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,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,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理之中。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,曹植真的就被立为世子了,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。最为不值的是,曹植根本就没有跟曹丕争夺帝位的想法。有一次,曹操出兵打仗,曹植、曹丕都来送行,临别时,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所写的华美篇章,大家十分赞赏。曹丕见状怅然若失,吴质对他耳语说:“王当行,流涕可也。”于是曹丕当即泪流满面,感动得曹操也欷歔不已。还有一次,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。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,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。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,曹操派人来传曹植,连催几次,曹植仍昏睡不醒,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。看来,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诗人,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。
自然曹丕成了胜利者,最终继承了帝位。虽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,可嫉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。其实,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,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,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,但并没有招兵买马,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。这算不上犯罪,杀之怕众不服,曹丕便想出个“七步成诗”的办法,治罪其弟。所幸的是,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,诗曰: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这“七步诗”取譬之妙,用语之巧,在刹那间脱口而出,实在令人叹为观止。而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一语,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、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,说明此诗在民间流传极广。周恩来总理就曾引用于“皖南事变”的题词里以批判国民党军(千古奇冤,江南一叶;同室操戈,相煎何急!)。最后“七步诗”便成了曹植的救命诗,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,只降低曹植的官爵作罢。
推荐古诗:
曲江对酒、
叹花、
晚春、
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、
燕台诗四首、
于易水送人一绝、
酬张少府(晚年惟好静)、
和子由渑池怀旧(人生到处知何似)、
临江仙(白玉堂前春解舞)、
清平乐(风云突变)
推荐诗句:
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、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、
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、
天平山上白云泉,云自无心水自闲、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、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、
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、
江山故宅空文藻,云雨荒台岂梦思、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、
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
热文成语
-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- 匪夷所思 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- 分我杯羹 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- 暗弱无断 愚昧软弱,没有决断。
-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- 匪夷匪惠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-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-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。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。
-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。
-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- 飞黄腾达 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- 肥马轻裘 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
- 飞云掣电 掣:闪过。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。形容非常迅速。
- 不吝赐教 吝:吝惜;赐:赏予;教:教导,教诲。不吝惜自己的意见,希望给予指导。请人指教的客气话。
- 不知利害 不知什么为利,什么为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