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昌国,是汉代的车师前王庭,距离敦煌有十三日的路程。 这里东西宽三百里,南北长五百里,四面多有大山。 从前,汉武帝派遣军队向西讨伐,师旅疲劳,其中特别困乏的兵士就在这里定居下来。 这地方有汉代的高昌垒,所以就用它作为国名。 当初,蠕蠕立阚伯周做高昌王。 阚伯周死后,立他的儿子阚义成当高昌王。 义成被他的堂兄首归所杀,首归自立为高昌王,首归又被高车的阿伏至罗所杀,就把敦煌人张孟明立做高昌王。 张孟明被国人所杀,又换用马儒做王,用巩顾、曲嘉两人做左右长史。 马儒又派大使到后魏,请求内附。 内附后,他们都眷念故土,不愿意向东迁徙,就合伙杀了马儒,并推举曲嘉做高昌王。 曲嘉,字灵凤,是金城榆中人。 曲嘉被立做高昌王后,又对蠕蠕称臣。 到了后来,蠕蠕国王被高车人所杀,曲嘉又对高车称臣。 适值焉耆国被挹怛攻破,国家残破,不能统率,就请曲嘉作主,曲嘉就派遣他的第二个儿子做焉耆王。 从此,高昌国开始壮大起来,曲嘉更为国人所信服。 曲嘉死后,就立他的儿子曲坚做高昌王。 高昌国都城周围长一千八百四十步,在坐室里画有鲁哀公向孔子问政的像。 国内有十八个小城。 国王下设的官从大到小依次有令尹一人、公爵二人、左右卫各一人,长史八人、将军五人、司马八人,下面还设有侍郎、校郎、主簿、从事、省事等。 凡国家大事都由国王决断,小事由长子和公爵决断,不作文字记载。 国中男人穿胡服,妇人穿裙子和短裤,头顶打上髻子。 那里的风尚、习俗及政令与华夏略同。 土地多沙石,气候温暖,谷物、小麦均一年两熟,适宜养蚕,多有水果。 有一种草,名叫羊刺,它上面生有蜜,味道很好。 这里,出产红色的盐,像朱砂;白色的盐像璧玉。 还盛产葡萄酒。 其俗敬奉天神,还信奉佛教。 高昌国中的羊、马在隐蔽偏僻的地方放牧,以躲避外寇的侵袭,不是贵人就不知它们所在的地方。 高昌国北面有座赤石山,赤石山以北七十里有座贪汗山,夏天还有积雪。 这座山的北面,是铁勒的边界。 从武威向西北方向有条近路,但要经过千余里的沙漠,周围茫茫一片,无路可走。 想去的人,寻有人畜骸骨的路走,路上有时听到唱歌和哭泣的声音,行路的人去寻找它们,多半失踪,这大概是鬼魅在作怪。 所以,来往的客商,大多选择伊吾这条路。 隋文帝开皇十年(590),突厥人攻破了高昌国的四座城,有二千人来归中原。 曲坚死后,他的儿子伯雅继位。 伯雅的大母本来是突厥可汗的女儿,他父亲死后,突厥人命令他顺应突厥族的风俗,娶母为妻,伯雅很久没有依从他们,突厥人逼迫他,不得已就顺从了他们。 隋炀帝登基后,召致各个小国。 大业四年(608),伯雅派遣使者向隋朝廷进贡,炀帝很优厚地招待了他们。 第二年,伯雅亲自来朝拜炀帝,因此追随炀帝攻打高丽,回京后让他娶了华容公主。 大业八年(612)冬回到高昌,在国中下令说:“治理国家,养育人民,要以保国安家为重,使国家安宁、政事畅通,把保全、赈济老百姓作为第一要义。 以前,因为国家处在边远的荒野,边境连着勇猛的北方各族,我们与他们相处没有过错,和他们一样,保持着披散发辫、以左为襟的习俗。 如今,大隋朝一统天下,天下和平统一。 普天之下,四海以内,无不心向着隋朝,我已经沐浴到和煦的春风,庶经大化,凡是平民以上的大小官吏,都应当解辫削衽。”隋炀帝听说这件事后,认为很好,就下诏书说:“显扬美德,嘉奖善良之人,为圣哲所推崇;张扬真诚,推荐良才,这是经典上的法则。 光禄大夫、弁国公、高昌王伯雅见识远大,胸怀才能,温和宽宏,心地赤诚,贤德昭著,节操坚贞,美名远扬。 他们本来从属于华夏,而几代生活于西域,当初由于多灾多难,被迫沦落到北方,多次因困窘而毁礼帽,把衣服改为胡服。 自从我朝统一天下以来,教化九州,加德四表。 伯雅逾沙忘阻,进贡朝廷,在典籍中看到礼义,仰慕我朝之盛典,于是,取下帽带,解开发辫,削衽曳裾,改变了本族的风俗,顺应了华夏的习惯,义光前载。 可赐给他们衣冠的样式,让他们仿照这些样子制造。 并派遣使者用车马护送,车上用彩绸披盖,要显现出车服之美,舍去他们的毡和毳衣,还为冠带之国。”但是,伯雅原先对铁勒称臣,而铁勒又长期派遣重臣住在高昌国,有来往胡地的商客,就征税交向铁勒,虽有此令取悦中华,然而,伯雅到底怕铁勒,而不敢改当初。 从此以后,每年都派使者给隋朝上贡地方特产。
推荐古诗:
小寒食舟中作、
戏题磐石、
浣溪沙(绣幕芙蓉一笑开)、
读史二十首(回首西陲势渺茫)、
沁园春(独立寒秋)、
如梦令(宁化)、
登飞来峰(飞来峰上千寻塔)、
千秋岁引(别馆寒砧)、
寄别李德远(李侯不恨世卖友)、
破山寺后禅院(清晨入古寺)
推荐诗句:
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、
三五明月满,四五蟾兔缺、
云移雉尾开宫扇,日绕龙鳞识圣颜、
江山故宅空文藻,云雨荒台岂梦思、
王孙莫把比蓬蒿,九日枝枝近鬓毛、
柳絮风轻,梨花雨细、
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、
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、
离别一何久,七度过中秋、
细雨春芜上林苑,颓垣夜月洛阳宫
热文成语
- 分我杯羹 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-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- 阿鼻地狱 阿鼻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
- 匪夷匪惠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- 拔宅上升 拔:拔起;宅:住宅。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。
- 把玩无厌 拿着赏玩,不觉厌倦。
- 飞沙走砾 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- 诽誉在俗 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- 背盟败约 背:违背。盟、约:誓约。败:败坏。指撕毁。背叛誓言,撕毁盟约。
-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- 飞黄腾达 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- 兵戎相见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
- 擘肌分理 擘:分开;理:肌肤的纹理。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。
- 肥马轻裘 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
- 不二法门 不二:指不是两极端;法门:佧行入道的门径。原为佛家语,意为直接入道,不可言传的法门。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