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翻译

位置:找找成语大全 > 诗词大全> 世俘解翻译

世俘解翻译

查看世俘解全诗

  四月初七乙未日,武王成了国君。奉命征伐的将领从四方归来,汇报伐殷的战果。至此,武王始有天下。

  一月十六丙午,第二天丁未,武王带兵从宗周来,又起兵出发,去征伐商纣王。  

  到了二月初一,过五天甲子日早上到了商都,杀了商纣王,捉了那些邪恶大臣近百人。

  太公望受命阻击纣党方来,丁卯初八归至王所,汇报杀敌及生俘者。初九戊辰,武王于是烧柴燎祭天,追祀文王。这一天,武王还任命了带兵的长官。吕他受武王命讨伐戏方。十三日壬申,吕他归至王所,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。侯来受武王命伐靡及陈。二十二日辛巳,侯来归至王所,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。伯算率勇士誓师,受命伐卫。二十五日甲申,派人向武王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。

  庚子日,陈本受武王命伐磨,伯韦受武王命伐宣方,新荒受武王命伐蜀。

  乙已日,陈本、荒新带蜀、屠二国君主至,告诉武王,擒了霍国、艾国的君长,俘获了外逃的商朝诸侯臣属四十六人,还取得车子八百三十辆,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。百韦至,告诉武王,擒了宣方君主,取得车子三十辆,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。百韦

  还受命攻打厉国,也派人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。

  在此期间,武王外出狩猎,总擒获虎二十二只,猫二只,麇五千二百三十五只,犀十二只,麓七百二十一只,熊一百五十一只,鼹一百一十八只,野猪三百五十二只,貉十八只,麈十六只,麝五十只,麇三十只,鹿三千五百又八只。

  武王向四方征讨,计攻灭九十九国,杀敌一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,生俘三十万又二百三十人,总计征服六百五十二国。

  在四月二十二庚戌日,武王到达宗周。武王下车后,就让吏佚向上帝献辞。武王命人将纣之邪恶臣百人断手断足,又杀掉抓获的军中小吏及守鼎官,还杀了四十个小氏族首领及他们的守鼎官。  

  司徒、司马开始祭上帝于南郊。武王在南门中。献上俘虏,生俘皆加号衣,先于死鬼耳朵入城。

  武王主持祭祀。太师姜尚背着悬挂商王纣首级的‘白旗和悬挂纣王两个妻子首级的红旗,先于割下的死鬼耳朵进入周庙,并在庙中点起了火堆。

  第二天辛亥,在周庙大庭举行祭祀,并向上天用乐。

  辛亥这天,武王献上所获殷之九鼎。武王恭敬地手执玉圭,身披法服,敬告天神上苍。

  武王未改换祭服就来到周庙。手持黄色大斧,把统治众诸侯国之事敬告祖庙。乐师奏乐九节。武王有功业之祖,从太王、太伯、王季、虞公、文王、伯邑考,依次列其神位于庙堂。武王向先辈神位历数殷纣之罪。乐师奏乐,武王手持黄色大斧任命方伯为各方诸侯之长。

  壬子这天,武王穿上天子之服,执琰圭,来到周庙。乐师奏乐,武王持黄色大斧任命诸侯。

  癸丑这天,献上所俘殷之王士百人。乐师奏乐,武王执琰圭,持黄色大斧,武王执戈守护。王入庙,乐师击金乐《大享》一节。武王拜手稽首,敬礼毕。乐师又击金乐《大享》三节。

  甲寅这天,武王以牧野克商事告先王。武王披上赤畤、白畤,乐师奏《武》乐。王入庙,乐师进《万》舞曲,又献《明明》之曲,演奏三节。  

  乙卯日,乐师演奏《崇禹生启》乐三节。武王的礼仪结束。

  过了五天乙卯日,武王就率领众诸侯君长到周庙祭祀,要众诸侯佐助他。杀牛六头,杀羊两只作为祭礼。诸侯君长助祭已毕。武王告于庙堂先祖:“我曾听先父文王讲过,要遵循成汤之典。因此杀了纣王,祭祀我先祖。”武王又告于天神、谷神,说道:“我要承继先父文王的事业,敬望神灵佑助我。”祭祀天神、谷神用牛五百又四头,祭祀山川土地众神用羊、犬、猪二千七百又一只。

  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。甲子当天晚上,纣王取天智玉五枚佩在身上而纵火自焚。又有众人告武王,纣王焚玉四千之事。五日后,武王命千夫长带人寻找。四千庶玉已于火中销毁,五枚天智玉未销。那天智玉,武王视之如宝物。武王总共得商王宝玉一万四千,佩带玉一十八万。

推荐古诗: 杜陵叟小寒食舟中作题乌江亭别董大秋月颜色冰,老客志气单。春宫曲如梦令(昨夜雨疏风骤)卜算子(缺月挂疏桐)正气歌并序(天地有正气)红楼梦十二曲—聪明累(机关算尽太聪明)

推荐诗句: 思君如流水,何有穷已时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莫唱当年长恨歌,人间亦自有银河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四月十七,正是去年今日,别君时出入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月有盈亏花有开谢,想人生最苦离别狂风落尽深红色,绿叶成阴子满枝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分毫不爽  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秉笔直书  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,不隐讳。
  • 肥马轻裘  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
  • 捕风捉影  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。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。
  • 不敢问津  问津:询问渡口,问路。指高贵的、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。
  • 不教而诛  教:教育;诛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