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解析

位置:找找成语大全 > 诗词大全> 吴王濞列传解析

吴王濞列传解析

查看吴王濞列传全诗

 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,又是西汉前期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。汉初,天下统一,人心思定,已成大势所趋。有一些人却总要搞分裂,开历史倒车。刘濞就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家伙。他凭借山海之利,苦心经营三十多年,最后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发动了叛乱,自以为登高一呼会天下响应。结果,他错误估计了形势,也错误估计了自己,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,叛乱集团土崩瓦解,刘濞本人也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身死国削的下场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,对汉代最高统治者作了诸多针砭嘲讽,然而在这篇文章中又表现出对统一的汉王朝的拥戴。这是为什么?因为作者认定统一是历史的进步,所以才在文章中揭示刘濞必然灭亡的命运。这是作者朴素唯物主义史学观的一种反映,这种求实态度,才使作者站到那个时代的巅峰上俯视古今。

  基于这种认识,作者为我们刻划了一位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“枭雄”形象。文章开始“高帝召濞相之”一节,尽管在人物形象上不着一字,却能使人想见他的桀傲不驯。作者笔下的刘濞也决不是一个只知拼命格斗的纠纠武夫,更详尽地为我们介绍了他性格的另一侧面:叛乱前,他“积金钱,修兵革,聚谷食”,收买人心,罗致亡命之徒,做充分的准备。在发动叛乱时,始则与胶西王结盟时小心谨慎,继则巧施唇舌煽惑鼓动,交战时审慎部署精心措置。这些都显示刘濞不是一个平庸之辈,他有着自己的“才干”。做为一个野心家,必然是狂妄自大、刚愎自用之徒。作者也突出描写了他的这种性格特征:他最初敢于胡作非为称病不朝,后来无所顾忌发动叛乱,竟至放肆宣称“我已为东帝,尚何谁拜”。到此,一个有血有肉的“枭雄”形象才树立起来,三者缺一就不能称之为“枭雄”。只有写了他性格的复杂性,这个人物才不脸谱化,才能有其艺术魅力。

  本文中的袁盎、景帝也都有自己的鲜明性格。袁盎的机敏善辩刁钻阴狠,从他不多的言行中是能领略到的。景帝的事前姑容迁就和事后无情镇压的对比,再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最高统治者的独有风采。

推荐古诗: 鸟夜啼中山孺子妾歌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三月晦日赠刘评事浣溪沙(淡荡春光寒食天)红楼梦十二曲—飞鸟各投林(为官的家业凋零)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(长夜难明赤县天)临江仙(壁上红旗飘落照)五律(外侮需人御)无题(万家墨面没蒿莱)

推荐诗句: 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柳絮风轻,梨花雨细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远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待浮花、浪蕊都尽,伴君幽独乌啼隐杨花,君醉留妾家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拟同生死当路谁相假,知音世所稀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安分知足  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拔山扛鼎  扛:双手举起。拔起大山,举起重鼎。形容力气很大。
  • 飞沙走砾  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  • 白首穷经  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,犹言活到老,学到老。
  • 分毫不爽  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  • 笨嘴拙舌  拙:不巧。形容没有口才,不善言辞。
  • 彼倡此和  和:附和;应和。比喻一方倡导,别一方效法;或互相配合,彼此呼应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弊绝风清  弊:坏事;清:洁净。贪污、舞弊的事情没有了。形容坏事绝迹,社会风气良好。
  • 波光粼粼  波光: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。粼粼:形容水石明净。波光明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