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传是韩王韩信(不是淮阴侯韩信)、卢绾、陈豨三个人的合传。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刘邦的亲信部下,和刘邦的关系都非常好,卢绾更是和刘邦世代友好,而且能“出入卧内”,“虽萧曹等,特以事见礼,至其亲幸,莫及卢绾”。但最后他们都举旗反叛,并且大都勾结匈奴,以和汉朝对抗。通过这篇传记,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: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,也没有永恒的朋友。
是什么使他们由亲密的朋友变成仇敌的呢?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:
其一是争权夺利。权力斗争是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残杀的主要原因。刘邦刚刚开始起义有两个劲敌,一是强秦,一是项羽。在大敌当前的时候,他招降纳叛,网罗人才,对自己联盟内某些人的不恭也能容忍。但等到天下已定,就开始大肆诛杀功臣,且不说韩王韩信、卢绾、陈豨,就连淮阴侯韩信、黥布、彭越等劳苦功高的人,也未能幸免于难。刘邦对这些人的猜忌使他们成为惊弓之鸟,他们明知造反要被杀,但是还得挺而走险,因他们都是当时极有才能的人,实在不甘心束手就擒。
其二是刘邦谋士们的怂恿,反臣谋士们的挑拨,使得本来就已紧张的关系更加恶化。例如陈豨的造反与刘邦的大臣周昌有很大关系,周昌看到陈豨宾客车骑甚盛,便向皇帝汇报,怀疑陈豨要造反。而卢绾的造反,他的谋士张胜也起了很大作用。这些在本传中都有详细的记载。
推荐古诗:
秋雨叹之三、
一七令(诗,绮美,瑰奇)、
赠渔父、
雪晴晚望、
从军行(烽火城西百尺楼)、
使至塞上、
七绝(天公丧母地丁忧)、
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(长夜难明赤县天)、
孤愤(孤愤真防决地维)、
另一种传说(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)
推荐诗句:
心似双丝网,中有千千结、
别君去兮何时还?且放白鹿青崖间。须行即骑访名山。、
鱼书经岁绝,烛泪流残月、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、
袅袅城边柳,青青陌上桑、
淡淡梅花香欲染,丝丝柳带露初干、
白发悲花落,青云羡鸟飞、
爱子心无尽,归家喜及辰、
玉容寂寞泪阑干,梨花一枝春带雨、
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
热文成语
- 匪夷所思 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- 分我杯羹 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-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- 匪夷匪惠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-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。
-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- 飞沙走砾 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-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。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,不容抵赖或悔改。
- 诽誉在俗 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-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。
-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,但不得要领。
- 肥马轻裘 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
-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。
-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、轻重。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。
-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