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(1021) 一岁是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临江军(今江西清江)。仁宗天圣八年庚午(1030) 十岁王益以殿中丞知韶州(今广东韶关),王安石随父至韶州。明道二年癸酉(1033) 十三岁王益回临川母报丧,王安石随行。景祐三年丙子(1036) 十六岁王益服满赴京,王安石随行。景祐四年丁丑(1037) 十七岁四月,王益通判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王安石随行。宝元二年己卯(1039) 十九岁二月,王益卒于江宁任上。庆历二年壬午(1042) 二十二岁三月,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。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。庆历六年丙戌(1046) 二十六岁自临川赴京,不求官职,知鄞县。皇祐三年辛卯(1051) 三十一岁 以殿中丞通判舒州(今安徽潜山)。至和元年甲午(1054) 三十四岁 自舒州赴京,特授集贤校理,辞不受,九月除群牧司判官。嘉祐二年丁酉(1057) 三十七岁 五月改太常博士,知常州。嘉祐三年戊戌(1058) 三十八岁二月提点江东刑狱。十月回京,任三司度支判官。嘉祐六年辛丑(1061) 四十一岁为工部郎中、知制诰、纠察在京刑狱。嘉祐八年癸卯(1063) 四十三岁三月仁宗崩,英宗(赵曙)立。八月,母吴氏逝于京师,十月归葬江宁。治平四年丁未(1067) 四十七岁正月,英宗崩,神宗(赵顼)立。诏以故官知江宁府。九月,召为翰林学士。神宗熙宁元年戊申(1068) 四十八岁四月,自江宁入京。神宗诏越次入对。熙宁二年己酉(1069) 四十九岁二月,以谏议大夫参知政事。颁行均输法、青苗法、农田水利法等。熙宁三年庚戌(1070) 五十岁十二月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史馆大学士,与韩绛并相。立保甲法。熙宁五年壬子(1072) 五十二岁行市易法、保马法。熙宁六年癸丑(1073) 五十三岁提举经义局。九月,熙河大捷,神宗解身上玉带赐之。熙宁七年甲寅(1074) 五十四岁三月,行方田均税法。四月以吏部尚书、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,新法遭遇首次挫折。十月,行手实法。熙宁八年乙卯(1075) 五十五岁二月,复拜同平章事、昭章馆大学士。六月,进加左仆射,兼门下侍郎。熙宁九年丙辰(1076) 五十六岁六月,子雱卒。十月,罢为镇南军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、判江宁府。元丰元年戊午(1078) 五十八岁正月,进尚书左仆射,封舒国公。元丰三年庚申(1080) 六十岁九月,加特进尚书左仆射、门下侍郎,改封荆国公。元丰七年甲子(1084) 六十四岁乞以宅为寺,赐名“报宁”。元丰八年乙丑(1085) 六十五岁三月,神宗崩,宋哲宗(赵煦)即位。新法先后废罢。哲宗元祐元年丙寅(1086) 六十六岁四月初六病逝,赠太傅。
推荐古诗:
玉台观、
题李凝幽居、
日日、
梧桐影(明月斜)、
山中、
遣悲怀三首、
西江月(军叫工农革命)、
渔家傲(平岸小桥千嶂抱)、
归自谣(春艳艳)、
公莫舞歌并序(公莫舞歌者)
推荐诗句:
敕勒川,阴山下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、
直道相思了无益,未妨惆怅是清狂、
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、
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、
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、
叶落当归根,云沉久必起、
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、
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、
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、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
热文成语
-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- 匪夷所思 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- 分我杯羹 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- 匪夷匪惠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-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- 飞沙走砾 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-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-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。
- 飞黄腾达 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- 不甘示弱 示:显示,表现。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。表示要较量一下,比个高低。
-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- 不见经传 经传: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。经传上没有记载。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。
- 飞云掣电 掣:闪过。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。形容非常迅速。
- 方领矩步 方领:直的衣领;矩步:行步合乎规矩。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。
- 不知所以 以:原因。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。指不知道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