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找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翻译

位置:找找成语大全 > 诗词大全> 五味论翻译

五味论翻译

查看五味论全诗

  黄帝问少俞说:五味进入口内,各有它喜欢趋走的地方,也各有它所引发的病症。酸味趋走于筋,多食酸味,使人小便不通;咸味趋走于血,多食咸味,使人发渴;辛味趋走于气,多食辛味,使人感觉心如火烧;苦味趋走于骨,多食苦味,使人拘挛、呕吐;甘味趋走于肉,多食甘味,使人心闷。我知道五味食用过度会分别引发上述症状,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。我想听听其中缘故。

  少俞回答说:酸味进入胃内,它的气涩滞不滑并有收敛作用,上行至于上中两焦,不能随着气化运行而出入往来。既不能出,则留于胃中,胃中温和,便向下渗注于膀胱,膀胱皮薄而软,受到酸味的作用便紧缩蜷曲,致使膀胱出口收束不通,以至于小便不通,因而造成癃闭之症。人的阴器,是全身诸筋最终聚结之处,所以说酸味进入胃中,是趋走于筋的。

  黄帝问:咸味趋走于血,多食咸味使人口渴,这是为什么?

  少俞说:咸味进入胃中,其气向上趋走于中焦,渗注于诸脉。脉是血气运行之处,血与咸味相遇,则血脉凝涩;血脉凝涩,胃内的汁液就渗注于血;胃内汁液渗注于血,则胃内汁液枯竭;胃内汁液枯竭,则咽喉焦干,所以舌根发干而易觉口渴。血脉是取道于中焦而通血气的,所以咸味进入中焦,便趋走于血。

  黄帝问:辛味趋走于气,多食辛味,使人烧心,这是为什么?

  少俞说:辛味进入胃中,其气趋走于上焦。上焦是纳受水谷所化精微之气而营护诸阳气的,姜、韭的辛气熏蒸上焦,营卫之气也不时受到辛味的刺激,而长时留滞胃中,所以有如火烧心的感觉。辛味趋走于卫气,与卫气同行,所以辛味入胃后,就会和汗液一起发散出来。

  黄帝问:苦味趋走于骨,多食苦味,使人拘挛、呕吐,这是为什么?

  少俞说:苦味进入胃中,胃中的五谷之气都敌不过苦味。苦味进入下脘,三焦的气行之路俱都闭塞不通,所以拘挛呕吐。牙齿是胃的终了处,苦味进入胃中,先趋走于骨,而后复出于齿,致使牙齿发黑而疏松,所以知道苦味是趋走于骨的。

  黄帝问:甘味趋走于肉,多食甘味,使人心闷,这是为什么?

  少俞说:甘味进入胃中,其气弱小,不能上行至于上焦,而是与谷物一起留在胃中。甘味能使胃变得柔润,胃柔润则胃壁松弛,胃壁松弛,胃中的寄生虫就会蠕动,虫蠕动,则使人心闷。甘味之气外通于肉,所以说甘味趋走于肉。

推荐古诗: 青玉案(梵宫百尺同云护)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长信秋词五首(金井梧桐秋叶黄)春宫曲竹里馆南歌子(天上星河转)八声甘州(有情风万里卷潮来)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(缟素临江誓来胡)金陵十二钗又副册—袭人(枉自温柔和顺)清平乐(天高云淡)

推荐诗句: 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

热文成语
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百无一用  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。形容毫无用处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分毫不爽  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  • 闭关却扫  却:停止;却扫:不再清扫车迹,意指谢客。关上大门,扫除车迹。指闭门谢客,不和外界往来。
  • 毕其功于一役  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弊绝风清  弊:坏事;清:洁净。贪污、舞弊的事情没有了。形容坏事绝迹,社会风气良好。
  • 波澜老成  波澜:波涛,形容文章多起伏;老成:指文章很老练。形容文章气势雄壮,语句老练。
  • 不拔之志  比喻意志坚决,不可动摇。
  • 不动声色  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