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溥出身官宦门第,惟因婢妾所生,排行第八,故“不为宗党所重,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,尝造事倾陷诩之”,当面称他“塌蒲屦儿”,意为“下贱人所生,永远不出息”。张溥遭此侮辱,勤奋好学,读书必手抄,抄后读过即焚去,如此反复七遍,冬天手冻裂,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。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“七录斋”,自己的著作也题名为《七录斋集》。《明史》记有张溥“七录七焚”的佳话。
崇祯四年(1631年)成进士,授庶吉士。与同邑张采齐名,时称“娄东二张”。天启四年(1624年),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,称为应社,人员有张采、杨廷枢、杨彝、顾梦麟、朱隗、吴昌时等十一人,后来遍及全国,超过三千人,平时以文会友,兼又评议时政,“一城出观,无不知有复社者”。天启六年(1626年),撰写《五人墓碑记》,痛斥阉党。崇祯元年(1628年),与张采一起,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的斗争,所撰散文,脍炙人口,二张名重天下。崇祯二年(1629年),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,复社声势震动朝野。 《七录斋集·国表序》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“春秋之集,衣冠盈路”,“一城出观,无不知有“复社者”。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,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。崇祯三年(1630年)张溥和吴伟业、杨廷枢、吴昌时、陈子龙等同时中举,隔年又与吴伟业中进士,改庶吉士。崇祯十年(1637年)礼部员外郎吴昌时与张溥一起推举周延儒复出。里人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,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,正史《张溥传》和梅村的《复社纪事》说他是病卒于家。计六奇《明季北略》中说张溥被吴昌时下毒,当夜腹部剧痛而死。时年四十岁,“千里内外皆会哭”,私谥曰“仁学先生”。 张溥死后由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。
推荐古诗:
谢公亭、
玉阶怨、
杨柳枝(一树衰残委泥土)、
九日齐山登高、
题宣州开元寺水阁,阁下宛溪,夹溪居人、
谢新恩(冉冉秋光留不住)、
采莲曲、
浣溪沙(绣幕芙蓉一笑开)、
挽刘道一(半壁东南三楚雄)、
青松(大雪压青松)
推荐诗句:
花落花开自有时,总赖东君主、
世人结交须黄金,黄金不多交不深、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、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、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、
鲁酒不可醉,齐歌空复情、
半天凉月色,一笛酒人心、
柳絮风轻,梨花雨细、
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、
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
热文成语
-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- 匪夷所思 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- 分我杯羹 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- 爱莫之助 爱:爱惜;莫:不。虽然心中关切同情,却没有力量帮助。
- 匪夷匪惠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- 聱牙诘曲 聱牙:不顺口;诘曲:曲折。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。
- 安心落意 放心,无忧虑。
-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-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- 飞沙走砾 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-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- 背盟败约 背:违背。盟、约:誓约。败:败坏。指撕毁。背叛誓言,撕毁盟约。
-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。
- 敝鼓丧豚 敝:破,坏;丧:失去;豚:猪。指击破鼓、烹掉猪以求神治病,病仍未治好。形容费而无益。
-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。